處於亞熱帶地區,居然能一年四季喝到「溫帶生長乳牛」在本地產之鮮乳,應歸功於台灣經濟發展及畜牧乳業專業成就。眾所周知民國60(1971)年至70(1981)年是的經濟開始起飛時代,故有能力購買對健康有益之鮮乳。於是民間乳品消費概念亦隨之改變,由早期的「補品」到日常「食品」層次,造成鮮乳的消費量隨之明顯增加。
於是74(1985)年至77(1988)年間,國內總共進口了2萬5千餘頭乳牛,為進口的高峰期,國內有200戶以上酪農飼養百頭以上乳牛,每戶酪農的投資金額超過千萬元以上。酪農戶年收益從73(1984)年到85(1996)年間連續獲得單項專業農戶的第1名。
民國91(2002)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的初期3年,本土乳品仍能確保超過九成五以上的高市場佔有率。雖然國外液態乳的進口採行關稅配額制,不影響本土乳品市場佔有率。仍能歸功於國內鮮乳低溫運輸機制的健全。
這30年間以畜牧乳業專業,在盡可能的營造與原生環境接近的生長條件,成就了讓溫帶地區生長的進口乳牛適應:如牧場都會備有大電扇,維持通風涼爽的環境,在夏季炎熱高溫時,在牧場四周定期灑水,在圈舍四周也要維持寬敞乾淨的環境,讓乳牛在良好的生長環境下成長。
當然也由畜牧乳業專家調配最適當之飼料配方:如在圈飼的飼養下,添加魚粉可補充亞麻油仁酸、EPA及DHA對提高受孕率應有助益,可改善受孕率。應用食品副產物,如豆腐渣具豐富的營養,可作為乳牛較佳的飼料。但豆腐渣含水量高達90%以上,餵飼過量會影響乾物攝取量及乳脂率,將用量控制在10公斤時對乳脂的影響不顯著而又可增加產乳量,讓不增加成本之經濟原則下,而增加鮮乳產量更能滿足大眾需求。
在台灣鮮乳品質及消費市場穩定,另一方面主要歸功於酪農場及鮮乳工廠之鮮乳衛生安全品質監控。酪農場是收集鮮乳首要監視場所。酪農需有能力自行檢測該乳牛生產之生乳,是否有藥物殘留,來確定生乳安全無虞後,該乳牛的生乳才可使用。故當乳牛生病、受傷而要接受藥物治療時,不但乳牛需要隔離治療,在藥效期間內所生產之牛乳皆要倒掉或回收。
用藥安全期結束後,酪農仍需行檢測確認是否有藥物殘留。其次是鮮乳工廠,在酪農場收集的生乳會立刻送入冷凍槽內,較小規模的酪農場,會將當天收集的生乳於送至各大品牌鮮乳工廠。為了確保各個酪農場的生乳衛生安全,鮮乳工廠在集中生乳前會再次抽檢各家生乳,確定無藥物殘留後,才由鮮乳工廠高溫殺菌做進一步的衛生把關、包裝、經健全鮮乳低溫運輸機制,再送到消費者手上。
為証明產鮮乳嚴格遵守「鮮乳衛生安全品質監控」,從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全台都沒有傳出受污染的情形,可以證實產鮮乳一直維持其高品質。
總而言之,亞熱帶的能一年四季喝到品質穩定鮮乳,應歸功於台灣經濟發展及畜牧乳業專業人才成就。在酪農場及鮮乳工廠之鮮乳衛生安全品質監控落實。及國內鮮乳低溫運輸機制的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