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50多歲的台商,回台灣前一個月發覺頸部淋巴腫大與莫名其妙的發燒並伴隨體重下降之情形,晚上也常有冒冷汗的狀況。回台灣做檢查後,經淋巴結切片診斷得了惡性淋巴癌。患者心中十分掙扎與害怕,甚至一度想到大陸去吃中藥。經我們醫療團隊的細心解釋,他不但願意接受標準的化學治療,也積極的進行自體骨髓移植。現在不但治癒淋巴癌,還可以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去拼經濟。目前定期每三個月回台灣複診,病情控制得很好,也重拾笑容與自信。
面對癌症四個時期
上述這個真實的案例告訴我們,當癌症找上門的時候只有勇敢面對與積極治療,才有機會打贏抗癌的勝仗。有很多人在面對癌症時,會經歷四個時期:否認期、憤怒期、接受期與適應期。大多癌症患者在被醫師告知得了癌症後,一開始都會先出現否認期。「不會那麼倒楣吧!」不願意相信自己得到了癌症,認為可能是診斷出問題。接下來就在各大醫院間不斷地反覆檢查,只希望聽到一個答案就是「不是我!沒得病」,不但延誤醫療也浪費寶貴的健保資源。接下來是接受罹癌前的憤怒期,「為什麼是我?」「我又沒有抽煙喝酒,怎麼不是那些人?」「以後該怎麼辦?」是病患接下來會有的反應,有些患者甚至還會伴隨有焦慮的狀況。此時,家人的支持鼓勵與陪伴能讓病患早一點走出來勇敢面對癌症,不再害怕擔心。然後病患進入接受期,終於認清罹癌的事實,這時仍須家屬與好友的開導,就能協助患者早一點度過這些不好的情緒,進入接受治療的階段,才不致錯失治療的黃金期。適應期則是代表病患開始面對癌症,以積極的態度去適應開刀與化學治療的挑戰。醫護同仁與家屬的角色則是儘快幫助病患進到適應期,讓病患及早開始治療。
家人協助,勿信偏方,積極治療
根據2008年國民健康局的資料,惡性淋巴癌佔所有癌症的2.62%,每年新診斷為惡性淋巴癌的患者約有2,000名。依照現在的醫療技術,即使是第三或第四期淋巴癌,經標準化學治療六個療程後,八成以上的病患身上的癌細胞都消失不見。雖然患者會經歷化學治療的不舒服,如:噁心、嘔吐、落髮。但現今有新的止吐藥與標靶治療可以幫忙,都能大大改善這些化療後的副作用。我也常鼓勵病患,新長出來的頭髮會更漂亮喔。
復發的病患也不用怨天尤人,因為自體骨髓移植能大幅改善這些淋巴癌患者的病情,其中75%有治癒的機會。自體骨髓移植的治療風險約5%,比一般民眾想像中的低許多。若仍無法控制病情時,還可再接受異體幹細胞移植,但異體移植風險較高,也需與兄弟姊妹配對,或尋求慈濟骨髓庫的幫忙配對。本院從2007年迄今,已完成22例骨髓移植,其中包括自體與異體移植,傳統與迷你移植,所有病患均成功順利出院,也完成亞洲第一例多發性骨髓瘤病患結合導航式迴旋刀與自體骨髓移植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