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5/23 下午 04:36:06

闻癌色变!关于精准医学你需要知道的这些事

(關鍵字: 公共衛生 , 標靶藥物 , 基因檢測 , 精準醫學 , 呂隆昇

“数十年后回顾,史学家将可能把2017年视为精准医学爆发的一年。”

~Natasha Loder,《经济学人》

(情境图片/华人健康网提供)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由于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成功,源自制造业的标准化流程成为人类文明中解决大量需求的最有力思维。几乎在同一时期,医学也开始蓬勃发展,抗生素、疫苗、麻醉、医学影像、癌症治疗等等技术在百年内推陈出新,无数的标准化流程有效地大幅改善公共卫生,延长人类寿命。然而时至二十一世纪,此架构下医疗技术的进展速度追不上变化多端的个体、环境与疾病多元性,因此为了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合适的治疗方式,“精准医学”的概念在2011年被提出,并且在过去7年出现爆炸性的蓬勃发展。

精准医疗的精髓是以病人全面向的信息来订定诊疗方案。在诸多待解的健康威胁中,癌症是精准医学最早崭露头角的领域。究其原因,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累积随机变异造成细胞不受控的增殖,因此掌握基因变异全貌,就有机会投予个体化适性治疗。由于基因定序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突破,人类已有能力普遍地以合理价格分析个别肿瘤的全基因组态,并据以从抗癌研究半世纪累积的丰富知识与琳琅满目的标靶药物中,选出能攻克癌症驱动基因的药物组合,替以往标准治疗难治的肿瘤争取一线生机。精准医疗的出现,正在改变癌症治疗的典范,这两年在欧洲与美国都已开始出现严谨的临床数据,肯定精准医疗在难治癌病的角色。

目前执行基因检测需要先用手术或穿刺切片得到患者的肿瘤样本,再由此样本萃取肿瘤的核酸体 (DNA及RNA),利用高通量定序仪取得基因组态大数据,再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分析突变、扩大、缺失、融合等等基因异常组态,并比对既有数据库寻找已取得药证或仍在临床试验中的对应标靶药物,而得到用药建议。实务上常常见到精准医学比对出的药物未被列在仿单上的临床适应症,因此在欧美的精准医学中心常常把此类患者提报分子肿瘤团队,由第一线治疗医生与分子病理医生、肿瘤基因专家、临床试验专家、生物信息专家、药师、护理师、个案管理师与医疗财务专家讨论用药可能的效益与风险,再将此结论依医病共享决策的架构与患者讨论是否根据精准医疗的决议来用药。

目前台北医学大学体系内已由台北癌症中心比照欧美精准医学中心架构组织常规的分子肿瘤团队,包括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台北市立万芳医院以及台湾卫生福利部双和医院的肿瘤治疗医生都会定期参加并替患者取得精准医学相关建议。

精准医学的盛行可预期将开启癌症治疗的新时代。除了基因信息以外,表观基因体、蛋白质体、代谢体表现、甚至是体外扩增肿瘤细胞以量测药物反应日后都将成为精准医学的一部份。此外,包括本校的研究团队在内,全球都在研议如何改善液态生检技术,让患者免除开刀或穿刺,仅靠抽血或取样体液 (抹片、尿液、唾液)就能执行个人化精准医学的检测。这些庞大的数据的获取、判读、储存、分享与研究将是下一个十年医疗生技发展的重大里程碑。北医附医将迅速灵活地参与从技术、法制、资源的全方面动员,以期打造台湾在世界精准医学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