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龄化社会与老年人口倍增,骨质疏松症早已成为台湾人不可忽视的健康议题,根据台湾国民健保署就诊数据统计,全台目前至少有90万人受骨松性骨折所苦。医生表示,一般民众大多认为骨松骨折发生后,只要把断掉的骨头再接回去,就一定能再站起来,但其实没这么简单!
一次骨松性骨折,再发生的死亡率高达2成5!
台中荣民总医院骨科部主任李政鸿表示,在临床上很常会看到骨松骨折患者,就算透过手术把断掉的骨头接回去,还是只能靠轮椅或辅助拐杖来行动并度过余生。这是因为骨松骨折的发生,主要与体内的骨质量变差有关。
骨质量变差代表着骨量流失多、骨密度低、骨头本身结构不够健康或新骨比例过少,因此,当患者的骨头质量很差,就算成功把断掉的骨头接回去,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依然很高。
骨松骨折后所面临的不仅是失能,还可能死亡。根据统计,只要发生过骨松性骨折,二次骨折风险高达5成,再次骨折后的死亡率更高达2成5。
“保密防跌”还不够!骨松骨折防治新观念:兼顾骨质量与骨密度
李政鸿医生表示,在过去,骨松的防治观念以“保密防跌”为主,但近年骨科相关专家开始提倡“骨质量与骨密度并重”的新观念,认为唯有好的骨头质量,民众才能有机会重拾行动力,拥有一个行动不受限的老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