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是在「等死」嗎?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國內有近4成病友及其家屬,認為安寧療護是消極地「等死」,顯示台灣在安寧療護推廣多年後,雖然民眾知曉度提升,但仍有許多迷思尚待加強。而衛生福利部將於明年起,正式推動安寧療護評鑑審核機制,讓制度具體落實,而非陷入「等死」的迷思中。
雙十國慶節當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佈「台灣民眾對安寧療護認知調查」。問卷調查指出,在2,468名癌症末期病友與2115名家屬中,有5成6的癌症病友、7成8的家屬表示聽過「安寧療護」,此結果較93年調查的4成2及6成4為高。
生死有命 尊嚴擺第一
但調查卻發現,僅有4成6的病友及6成1的家屬,可以正確地認知,安寧療護為「讓病人心靈舒適生活有尊嚴之照顧方式」,而卻仍有3成9的病友、2成8的家屬認為安寧療護是消極地「等死」。
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強調,安寧療護並非是消極地「等死」或「放棄治療」,而是在醫師的專業評估後,避免持續無效的治療、檢查,增加病友的痛苦,並且協助病友與家屬面對死亡,能夠共享最後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