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財務吃緊,但藥師公會統計資料卻發現國人每年丟棄的藥品136公噸,消保團體調查發現約4成民眾會把沒吃完的藥直接丟到垃圾桶,按照正確管道回收的比例不到1成5,原因除了民眾用藥習慣不佳之外,消保團體認為主要與醫師開藥浮濫,且健保IC卡無法提供病徵和用藥狀況,造成反覆性開藥、領藥有關。
調查:5成民眾認為藥開太多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3月間透過網路調查發現,57.38%受訪者認為醫療院所開立的藥物種類或數量「過多」;若醫師開3日份藥量,約41.43%沒有全部服用完畢;此外,對於手邊剩下的藥品,40.54%會丟到垃圾桶、44.19%留待下次出現類似症狀再吃,僅有14.9%會正確地送往回收管道。
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表示,從上述的調查數據可發現,多數醫師有過度開藥、病人卻吃不完的情況,此外,有些病人不完全信任醫生,留藥備用,甚至不會照醫生要求全部吃完,造成藥物浪費,相對會增加不必要的健保支出。
國內重複開藥、過度用藥的風氣浮濫,不僅每年每人看診次數15.2次,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2.6倍,每張處方箋藥品品項數4.2項,也是OECD國家的2.2倍;甚至健保藥品支出占總額25%,同樣高於OECD的15%。
此外,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也表示,健保藥物取得容易,民眾大量使用的情況下,可能增加洗腎機率;藥物若吃不完丟棄於馬桶或垃圾桶,還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威脅。
健保IC卡功能簡略 增加重複開藥機率
謝天仁表示,健保藥物開立浮濫的原因,除了醫療院所和醫師可藉藥價差增加利潤、民眾就診必拿藥的習慣之外,消基會認為健保IC卡功能簡陋,無法充分揭露病徵和用藥資訊,僅用一串序號替代,不僅民眾難以透過健保卡清楚瞭解自己的看診和用藥病史,醫師也難以從IC卡的記載獲得前次診療情形,而常有重複開藥、重複檢驗的問題。
對此,消基會呼籲健保單位應儘速改善醫療院所開藥浮濫的弊端,對民眾加強宣導正確的用藥知識,避免藥物和醫療浪費。同時,在合理維護個人隱私、資訊安全管控無虞的前提之下,適度提升健保IC卡的功能,或採其他管理方法,避免醫療院所登錄不確實、內容過度簡略而導致的醫療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