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3/26 下午 01:32:58

新手父母看过来!让宝宝头好壮壮的“主食与副食品”16大Q&A

(關鍵字: 寶寶 , 新手爸媽 , 寶寶食物

相信当每个妈妈跟自家那个红通通、湿腻腻的宝贝第一次见面的瞬间,心中绝对是充满着感动。然而将宝贝奉如祖宗般的侍候与磨合,就开始与其进入不眠不休的奋战期,同时,该如何让宝宝吃副食品,又会成为妈咪们烦恼的新课题了。“啥!蜂蜜不能吃?”、“吃海鲜会过敏?”、“便便颜色怎么不一样?”等等问题,总是让新手父母手忙脚乱!爸妈们,别慌张,我们就在此为各位新手父母解答有关副食品的各种疑惑吧!

1.什么是副食品?

宝宝随着活动量日趋增加,脑部发育及身体的快速生长,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的营养已经渐渐不足以应付宝宝的需求,因此需要奶类以外的食物,即称为副食品。

美国称为固体食物,日语称为“离乳食”,也就是开始离开母乳,准备从奶瓶转为杯盘,并且从单一奶类食物转为各种食物的阶段,除了补强不足的营养外,其实,这个阶段正是让宝宝学习咀嚼、吞咽及运用餐具技巧,迈向幼儿固体饮食的一个新契机。

2.我的宝宝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吃副食品呢?

其实,每个宝宝开始吃副食品的时间并不一定,一般而言,宝宝的月龄是添加副食品的参考基准,以目前趋势,会建议在宝宝六个月之后开始进行(早产儿以矫正年龄,也就是预产期为准)。

当然,如果宝宝到四个月大,而妈咪奶量不足,或是因为厌奶而胃口不佳,导致体重过轻;抑或是宝宝奶量超过1000C.C.,但总是盯着大人吃东西而口水直流,不然就是看到任何东西都想往嘴里塞等等情况,都能当作是可以给宝宝副食品的讯号。

针对不同时期增加副食品的技巧

妈咪可以观察宝贝的咀嚼状况、消化吸收状况及手部肌肉发展的情况来逐步调整。

阶段1:四至六个月的吞咽阶段

发展:宝宝的舌头从原本局限于上下移动的情况,慢慢发展到可以前后卷动。

做法:可以尝试每天一次喂食容易吞咽的稀释果汁,让宝宝慢慢练习与适应吸食小汤匙上的果汁,感受奶类以外的味道。

这个阶段的热量来源,还是要以母乳或婴儿配方奶为主。

阶段2:七至九个月的咬动(舌头咀嚼)阶段

发展:这个阶段的宝宝比较会咀嚼,也开始长出乳牙了,学会以舌头及上颚压夹食物,闭口时舌尖会含住上头的食物。

做法:可以供应能用舌头压碎的泥状或半固体状的柔软食物,种类可以增加蛋白质类,例如豆腐、细绞肉、鱼肉及蛋黄等。

原则上一天可以供应两餐,供应量约占一日饮食热量的30%至50%。由于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啃小拳头或手指,因此可以搭配长条或棒状食物,例如米饼等,借此训练他以手就口的技巧。

阶段3:十至十二个月的咀嚼阶段

发展:这个阶段的宝宝舌头可以左右移动将食物推到牙床,咀嚼转由牙床来执行,乳牙颗数增加了,消化功能也趋向完善,母乳或配方奶已经可以退居辅助的角色了,因此可以依据宝宝口腔与牙齿的压含能力,供应形状及软硬适中的食物,借此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

做法:食物太大或食物过硬容易让宝宝排斥而吐出,或过于勉强地吞食,这样反而容易使宝宝胀气;食物太软烂又容易造成宝宝直接吞下,而丧失咀嚼的训练,因此所提供的副食品以0.5~1公分大小为宜,副食品的硬度则是以熟成香蕉的软硬度为参考。

副食品的量可以逐渐增加到一天三餐至五餐,供应宝宝一天所需热量的70%至80%。

3.不同成长阶段的宝宝,该如何喂食副食品?

通常喂食宝宝副食品有阶段性的饮食规则,原则上:先从清流汤类→泥糊→半固体末状→小丁→大丁;种类则由水果、米谷类→蔬菜、麦粉、蛋黄、豆类、鱼类、肉类→蛋白、乳品类;浓度由稀到稠,量由少到多。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