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6/6/27 下午 05:49:10

关于亲子,在家庭中“必要的孤独”是?

(關鍵字: 親子互動 , 教養 , 親子關係 , 溝通 , 獨立

以本书的立场来说,我们的孩子应该都到了成人独立、或是即将成人的世代。 要是亲子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人生后半段会变得了无生趣。 我们正站在一个微妙的点上。

各位对家庭抱持什么样的想法呢?是希望让家庭成为充满亲密、浓厚亲子关系的封闭空间,还是打造成对外开放的社会?亲密倒是无妨,但封闭起来的空间,外界的风便无法吹进来。

从历来大大小小的事件可以发现,亲子关系常常有变成过度保护的倾向。 就像是那始终无法根绝的“电话诈骗”事件,不也是因为亲子关系有机可趁吗?

被害人也许令人同情(也有部分意见认为,马上同意拿出巨款,本来就是很不

可思议的事情),但也因为亲子关系看似亲密实则淡薄,才会受骗。

自己的孩子三两下就把大笔的金钱搞丢,或是因为造成交通事故而急需巨款, 有些父母对此深信不疑,也不向本人确认真伪。若是关系亲密的亲子,应该不会这 样才对。如果连确认都没确认而受骗上当,那不正代表亲子之间看似亲近,实际上 却很疏远吗?

或许这样的推论不够周全,但我觉得不可否认的是,亲子关系的好坏,也决定 了这类事件的结果。

想象一下,试着将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 频繁地接受外界风气的洗礼。虽然是亲子,但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

能够互相保有一定的距离。 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问候,也要保持些微的客套礼貌。就像在外头会和别人说“早安”和“谢谢”一样,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要有身为独立个体的自觉。

这样的家庭,等于是在生活中进行适应社会的训练。和电视广告中演的那种完 美家庭不同,大家会互相辩论、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正因为如此,所以才难以破 坏……

引发话题的书,由思想家兼武术家内田树先生所撰《为了太过劳累无法成眠的 夜晚所准备》,书中“所谓爱家”一文里的谆谆教诲:“虽说是教诲,实际上读来比 较像是以粗旷的笔锋训斥的感觉”。

“有能力建立一个温暖家庭的人”就是“能够耐得住孤单独处的人”。 在家庭生活中,“孤独”同样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

本文出自凯特文化《60岁以后的人生整理学:从此开始的42种放弃与提升》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