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11/25 下午 02:00:46

時間就是心肌!心肌梗塞半數到醫院前死亡!民眾、救護員、醫護合力搶命

(關鍵字: 心肌梗塞 , 猝死 , 心律不整 , 林子傑

生命之鏈,環環相扣!發生心肌梗塞,有一半以上是在送達醫院前就死亡了,最主要的原因是當心肌在缺氧或壞死的時候,心臟電位容易變的不穩定,很容易誘發心律不整,而致猝死。而全民急救常識及技能的普及,是民眾遭遇類似緊急傷病的第一道安全網,尤其也需要靠救護技術員、醫護合力搶救,才能避免死亡降臨。

心室纖維顫動(VF)是心因性猝死最常見(90%)的初始心律。(圖片提供/台中榮總醫院)
心室纖維顫動(VF)是心因性猝死最常見(90%)的初始心律。(圖片提供/台中榮總醫院)

鬼門關前走一遭,民眾、救護技術員、醫護合力搶回一命

1名44歲陳先生,過去身體一向健朗,不抽菸,沒有心臟相關疾病或家族史,平常有慢跑及騎腳踏車的興趣。日前早上7點多於都會公園騎腳踏車爬坡時,約八點左右,突然感到口乾舌燥、心悸、喘,胸痛、胸悶、全身冒冷汗,他停在路邊休息,並使用手機聯絡太太。約8點20分,陳先生在他太太面前突然暈倒,眼睛上吊、呼叫沒有反應,他的太太馬上通報消防局119救災救護指揮中心後,旁邊的路人主動過來幫陳先生施行心肺復甦術(CPR),8點21分公園管理中心管理員也攜帶管理中心之公共自動體外去顫器,俗稱傻瓜電擊器(AED)過來幫忙,當場依據語音指令,幫陳先生電擊一次。陳先生在8點30分左右在現場被發現已經恢復自發性循環(ROSC),約8點31分消防分隊救護技術員(EMT)到達現場,協助將病人送至本院做進一步的處理。

台中榮總醫院急診部林子傑主任表示,病人到達急診,心電圖發現前胸導程(V2-V4)有ST-T波段上升的現象,診斷為急性前胸部位心肌梗塞,除給予相關抗血小板藥物、硝化甘油及抗凝血劑藥物外,立即會診心臟科。很快地病人接受了心導管(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檢查,發現病人左冠狀動脈下降支有阻塞,給予氣球擴張術,血栓摘除術及置放支架,整個過程約35分鐘完成。四天之後,病人順利出院,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

臺灣每天約60人死於心臟病,心臟疾病已經蟬聯國內十大死因第二名

成年人猝死,有八、九成是因為心臟的原因所造成的。臺灣每天約60人死於心臟病,心臟疾病已經蟬聯國內十大死因第二名超過十年以上。冠狀動脈提供心肌所需的血液跟氧氣。冠狀動脈疾病最主要是因為不穩定、富含脂質的粥狀樣斑塊(Plaque)突然破裂,引發血小板聚集,產生纖維凝集塊,形成局部血栓,導致血管阻塞。如果不完全阻斷導致心肌缺氧,臨床上當天氣比較冷,或做比較激烈的運動,病人就會有胸悶、胸痛的現象,稱為心絞痛或狹心症,一旦完全阻斷導致心肌壞死,就會產生心肌梗塞。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