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吃饭时的身体异常反应!从事水电工作的42岁柯先生,去年7月感觉吞咽不顺,一吃东西就感觉胸闷不适,初期以为是肠胃不适,但就医检查意外发现食道有突出憩室,确诊为发生率只有万分之一的“颈部食道憩室”,随后经手术切除,才免于严重吸入性肺炎和恶性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台中慈济医院胸腔外科主任吴政元表示,食物进入口腔,咀嚼后会通过约25公分长的食道,再通往胃部消化。若食道肌肉运动不协调,吞食硬物容易从食道黏膜较薄弱的区域往外膨出,形成突出囊袋,即为“食道憩室”。
食道憩室的发生率只有万分之一,初期的临床症状为轻度吞咽困难、有卡咽喉或胸闷感、食物反流、口腔异味、睡眠易发生呛咳等症状;晚期会吞咽疼痛、饮水有咕噜声、呼吸道感染或吸入性肺炎等症状;随着食道憩室中的食物日渐堆积,严重会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吸入性肺炎、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出血、瘘管,有的甚至有恶性病变可能。
吴政元医生表示,由于柯姓患者的“食道憩室”位于食道跟下咽部交接的地方,囊袋呈不规则形状,组织严重沾黏,若不积极治疗,极可能会随着食物堆积越多,提高食物逆流和并发呼吸道胸腔感染的风险,因此建议施行“食道憩室切除与环咽肌切开术”,所幸术后恢复良好,免除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