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五成年輕人陷聽損風險 暖心呼籲聽力66護耳原則
從小由阿嬤扶養長大的庭羽,在八個月大時發現聽力受損,沒辦法像正常的小孩對於聲音做出反應,在3歲時植入人工電子耳後,雖然聽力不足,卻對音樂產生興趣,在國中時遇到願意幫助她的老師,加入了樂團選擇挑戰大提琴,在不懈的練習後,庭羽成功多次參與樂團公演,未來更希望自組巡演團體到處表演,華科基金會特頒發獎學金助庭羽圓夢。
華科慈善基金會長期關注聽覺健康與照護,於上周六(9/19)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66麥噪』愛耳嘉年華。除頒頒發超過20萬元獎助學金扶持弱勢聽障學子外,華科事業群董事長焦佑衡當天邀請民眾現場檢測聽力,活動由專業聽力師免費幫超過200位民眾進行聽力篩檢,發現每三位就有一位可能有聽力些微損害的狀況。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年提出警訊,因未妥善使用耳機與控制聆聽環境的習慣,導致全球近五成、相當於11億年輕族群(12-35歲)的聽損風險提升1, 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表示,新冠疫情讓宅經濟升溫,個人化娛樂活動飆高,根據華科基金會「2020年耳機使用習慣」調查發現三成民眾超時用耳,更有五成會因處於吵雜環境下,自動調高耳機音量,希望透過活動讓民眾認識『66麥噪』護耳原則,提倡用耳時應遵從耳機音量小於60%、聆聽時間小於60分鐘的使用方式。


別驚慌!嬰兒聽力異常可能恢復
耳朵老是嗡嗡作響、聽力差?耳鳴需要做腦部影像檢查嗎?耳鼻喉科醫師解答
聽力篩檢要趁早!出生3個月內早期發現、治療,降低孩子聽語發展障礙發生率
少子化衝擊,血液存量面臨挑戰!新版「捐血者健康標準」擴大捐血族群
糖胖症僅控糖減重還不夠,器官保護不可少!「診間4問」啟動心腎體重全面保護
全台首例!「子宮轉置手術」為直腸癌女患者保留生育希望,成果登國際期刊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