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12/16 下午 10:34:06

不想聽台灣格語?掌握六月娃黃金學語期

(關鍵字: 寶寶 , 學說話 , 雙語

擔心自己的孩子講話會台灣「格」語嗎?那麼請把握住寶寶黃金學語的六個月!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寶寶透過觀察和模仿的方式,慢慢地學會正確的咬字和發音,最後習得自己的母語,這個看似不簡單的過程,其實都發生在那關鍵的半年。

研究人員建議:父母親最好掌握寶寶學習說話的關鍵六個月。(圖片/取材自德國《南德日報》)
研究人員建議:父母親最好掌握寶寶學習說話的關鍵六個月。(圖片/取材自德國《南德日報》)

德國《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昨天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發展心理學家大衛.洛可維茲(David Lewkowicz)透過「眼動追蹤」的方式,發現寶寶從第7個月開始到滿周歲這段啞啞學語的期間,都會直視著父母親的嘴巴,並跟著模仿嘴形變動,嘗試發出類似的音調。

有趣的是,一歲開始寶寶已經大致學會如何分辨話語跟聲音,也開始能理解由數個單字串成的語句,這時他會把視線轉移到大人的眼睛,藉由眼神去判讀說話者的情緒,並做出相對應的臉部表情。倘若說話的人講著一個他不熟悉的「外語」,這時寶寶又會把視線移回嘴巴,從嘴形變化去搜尋記憶中類似的發音,完成一連串「解碼」的動作。此外他也發現到,出生在雙語家庭的寶寶可以很自然地將眼神游移在話者的眼睛和嘴巴之間,並快速地分辨兩種語言的差別,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小朋友學習外語的能力遠比成年人強。

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ät Heidelberg)的研究員莎碧娜.鮑恩(Sabina Pauen)也指出,這種「面對面」的溝通在人類幼兒學語期非常的重要,單靠錄音帶發音是無法讓小朋友學會正確的說話方式,即使是把爸媽說話時的臉部表情用螢幕播放出來,寶寶也沒辦法正確判讀說話的內容;換言之,唯有透過眼神接觸的對話,才是最正確最精準的「親子溝通」。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