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膜炎是因心臟內膜層(包括心臟辮膜、間隔缺損、心臟壁膜)受細菌感染發炎而引起的症狀,又可稱為「感染性心內膜炎」,通常感染性心內膜患者大多有先聽性心臟病或者風濕性心臟病,或者常使用靜脈注射藥物、剛接受心臟手術者、有導管留置的病人均較容易出現心內膜炎,並且其心內膜及辦膜上通常會有贅生物,而且這些贅生物及為容易脫落,便容易造成栓塞現象。
大多數心內膜炎患者均會出現發燒症狀,並且可能會有疲倦、貧血、關節疼痛、手掌紅疹、皮膚紫斑等現象,在身體檢查時可聽到心臟出現雜音,且心內膜炎可能會出現腦中風、腎臟栓塞、動脈瘤、心臟衰竭等病發症。
治療方面會針對細菌培養出來的結果來選用針對細菌有效的藥物,而若是沒菌感染時亦會有不同的藥物(如Amphotericin B 及 flucytocine)針對其做治療,而若是藥物治療失敗,可考慮選用外科手術來做治療。
一般在進行拔牙、扁桃腺切除、泌尿系統或者消化系統等外科手術時常會造成菌血症,這就很有可能引起心內膜炎,因此患有風濕性心臟病或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在手術前後應需視情況給予抗生素預防,若出現疑似心內膜炎症狀時務必及時尋求醫師幫住,切勿延誤治療時機。
【查疾病】不安腿綜合症
腹部脂肪為什麼難消除?追求「身形管理」局部精準雕塑成新趨勢
肺結節小點點,大學問!醫揭:肺部結節判斷良性或惡性3大關鍵指標
檢測脂蛋白(a),及早掌握心血管風險!創新皮下注射降膽固醇藥物新展望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