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又名「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覆啃咬指甲的行為,多開始於3~6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男女均可發病。
兒童愛咬指甲,可能是心理狀態的反應,當情緒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或者環境的改變時,因為無法用語言表達或防衛機轉,因此藉由咬指甲來平穩情緒。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獲得糾正,不僅成為習慣,嚴重時也可能伴隨出現睡眠障礙、強迫症或焦慮症,影響社交生活。
除了不良習慣和心裡精神疾病之外,長期咬指甲的習慣也會導致指床和手指變形,使指甲和甲床無法緊密貼合,而且口腔內細菌也可能引發甲溝炎,出現紅、腫、痛與指甲剝離的現象。而且,指甲容易內藏細菌,咬指甲正好成為糞口傳染或病菌的傳染媒介。除此之外,長期咬指甲還可能連帶讓牙齒邊緣缺損,使齒列密合度變差,有礙美觀。
治療方面,除了依照醫囑服用血清素的藥物外,家長也可以透過行為治療戒斷咬指甲的不良習慣。行為治療方式包括: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滿足孩子被愛和被關懷的情感需求;藉由其他遊戲轉移注意力,使其忘記這種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