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又稱為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往下移位。若是只有黏膜脫出,就稱為不完全脫垂。直腸脫垂常見於孩童及老年者,起初可能只有在排便時會發生,還能自行回縮,但若長期如此,就會導致脫出的部分較長,需用外物納回,甚至在走路、勞累或咳嗽出力時而脫出,久久無法納回。
直腸脫垂患者,在蹲下做排便動做,腹肌用力時,脫垂就會出現。部分脫垂可以看見是圓形、紅色且表面光滑的腫物,在排便後會自己縮回。若是完全性脫垂者,脫出物會較長,呈現寶塔或球狀,表面可見環狀的直腸黏膜皺壁。
治療有分為手術或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成年人若是完全性脫出的情形,則以手術治療為主,在輕度或不完全脫垂的情況下,可做類似三個母痔切除或交圈套扎的治療。若是括約肌較鬆弛者,則考慮做肛門環節縮小手術或括約肌成形手術。
非手術治療:幼兒時直腸脫垂大多會自癒,以非手術治療為主。隨著成長發育,直腸脫垂會逐漸消失。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時間縮短,便後就會復位。但如果拖出時間較長,脫垂充血、水腫,則需以俯臥或側臥的姿勢,立即手法復位,回復後應做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