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腸胃炎發作總讓家長們心急如焚,常會自行購買市售運動飲料來補充水份及電解質,但醫師指出,坊間所售的運動飲料、汽水,因其含糖量過高且含鈉量甚低,即使稀釋服用,仍有引起電解質不平衡的疑慮,建議選用電解質液,而在飲食照顧上可依循4原則。
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張芳瑗表示,如引起小兒腸胃炎的因素之一「輪狀病毒」,發病初期可能會有發燒、嘔吐、咳嗽、流鼻水症狀。1~2天後,病毒會造成腸黏膜發炎,影響腸胃道水份及養分吸收,進而出現酸臭味的黃稀水便,通常不含血絲、黏液,病程約3~7天,通常可自行恢復。但由於輪狀病毒多感染年紀小的嬰幼兒,患兒很容易造成脫水,使電解質失衡致病情惡化。
張芳瑗醫師表示,腹瀉期若以適當的醣/鈉比例約2:1的電解水,可促進腸壁細胞對水份及電解質的再吸收,但是坊間運動飲料醣/鈉比例仍然過高(約10~15:1),不但無法促使腸壁細胞發揮主動吸收功能,還會增加腸管內滲透壓負擔,並引起電解質不平衡。
建議應選擇符合生理性濃度的口服電解質醣液作為病童水份補充,才能在短期間達到水份及電解質平衡。且口服補充法簡便、便宜,且嬰幼兒易於接受,不但可以滿足飲食需求,也可減少不必要的點滴注射。
另外,飲食上則可依循4個原則:
加強水份的補充。
若無劇烈腹瀉、嘔吐、腹痛、腹脹或哭鬧不安之情形,在醫師允許之下,可嘗試進食米湯、白稀飯、白吐司或白麵條,並依飲食原則逐漸恢復進食及使用腹瀉時專用的電解質液矯正脫水情形。
腹瀉情形較改善時,再嘗試其他不油膩的食物,如蒸魚等;水果及蔬菜可少量食用,並需細嚼慢嚥。至於以牛奶為主食的病童,可先以半奶(即濃度稀釋成一半之牛奶)少量多餐方式餵食。
若腹瀉的情形無法在3至7日內改善,在醫師的指示之下,可能需要改以無乳糖奶粉(即市面上俗稱止瀉奶粉)餵食。對於嚴重脫水,無法以口服方式補充或有其它有併發症之虞的病患,應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