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拿紅包,尤其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筆豐厚的所得。然而相較於直接由父母代管引發爭執、讓孩子自己收著又容易花掉,心理師建議,父母不妨與孩子共商壓歲錢的管理法,幫助孩子培養「延遲享樂」的能力,有助於養成存錢與妥善用錢的觀念。
有一本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曾描述一個場景:美國針對5、6歲的兒童進行一項研究,先給他們一塊棉花糖,然而研究人員假裝要離開,告知若能等到15分鐘後回來,則可得到第2塊棉花糖。結果僅有三分之一的兒童願意忍耐,追蹤發現,這些兒童未來的成就,比其他無法忍耐誘惑的兒童來得好。
心理師鄔榮霖表示,及時行樂是人的天性,因此許多父母會擔心一旦把錢交給孩子,可能很快就花掉,然而光是擔心,無助於改變孩子的價值觀,他強調「延遲享樂」的態度是可以訓練的,重點是要讓孩子知道,放棄眼前的小利、未來可得到更好的享受;比如不要馬上把錢壓歲拿去買零食,但累積到一個數目的時候,反而可以去遊樂園玩。
他建議父母透過以下2種方式,與孩子共商壓歲錢管理法:
1. 定期看到累積成果:以壓歲錢來說,每年讓孩子看到累積的數目,當發現數字真的變大了,會提升存起來的動力。父母還可以增加誘因來鼓勵孩子存錢,比如當存到某個數值,父母再額外給獎勵,就如同多給第2塊棉花糖那樣的效果。
2. 討論用錢的目標:讓孩子知道這筆錢是他的,討論他想做什麼用,比如孩子想去某個遊樂園玩,可告知存到某個額度能實現,孩子就比較能克制馬上想花錢買冰淇淋的欲望。此外,錢不一定只能用於享樂,可引導孩子接觸志工故事,讓他們知道錢也可用來助人,父母更可以加碼來鼓勵這樣的行為。
若孩子比較大了,想要自己管壓歲錢,鄔榮霖心理師建議父母不必完全拒絕,但可以採分配的方式,比如讓孩子自主管理三分之一,過一段時間後來討論花了多少?花去哪裡?甚至若家有2個以上孩子,更能透過兩人存錢與用錢的差異,讓孩子去思考自己花的錢值不值得。
此外,鄔榮霖心理師更鼓勵父母找機會,讓孩子參與「賺錢」的過程,比如平時就讓孩子參與回收家中瓶罐的工作,讓他們知道看似蒐集好幾個瓶罐、卻只能換到少數銅板,當發現賺錢不容易,也比較不會隨便就花掉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