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早儲備充足的醫療用血,作為春節前後傷病患者之用,台灣血液基金會呼籲民眾挽起袖子捐血,但提醒熱血志士們,捐血前,尤其是聚餐滿檔的歲末,應避免過度攝取高油脂飲食和酒精類飲品,以免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數值過高,造成「乳糜血」現象,讓救人的熱血變成被廢棄的髒血。
「乳糜血」是指捐血人的血液經離心後,上層血漿不是正常的淡黃色,反而是混濁的乳白色或粉紅色。乳糜血的出現比例約占捐血人次1%至3%,因其外觀上不符合正常血漿的品質規格,且其乳糜微粒可能干擾血液檢測,造成血小板分離效果不佳,導致收集量不足而無法供應病人使用,所以常淪為銷毀不用之途。
由大量三酸甘油酯和少量膽固醇組成的乳糜微粒,濃度會因食物所含脂肪而增加,通常於餐後2至4小時達到最高,但因其半衰期短,8至10小時後即可再回復至空腹值。
然而,如果捐血前的飲食油脂含量過高,餐後至捐血的間隔時間不夠,肝臟或脂蛋白分解酶對油脂分解的功能不夠好,又攝取過多油脂或飲酒,將會使乳糜微粒長時間堆積血液中而成為乳糜血。
台灣血液基金會業務處處長林敏昌表示,2、3年前捐血人血液出現乳糜血現象的比例偏高,但經過衛教宣導和和事前血液離心設備檢查血液狀態後,乳糜血的情況已大獲改善。由於乳糜血的形成原因與飲酒、高油脂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提醒捐血人在發揮愛心之餘,別忘了清淡飲食,讓自己處於健康狀態,且於餐後6小時後再捐血,避免讓乳糜血損耗助人的熱忱。
為了讓每一滴珍貴的血液都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台灣血液基金會呼籲熱血志士做好平日保健,建議守則如下:
控制體重:男性理想腰圍小於90公分、女性少於80公分;體質量指標(BMI)控制在20至24間,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x身高(公尺)〕。
不熬夜、減輕壓力、不吸菸、不酗酒、維持正常肝功能。
多運動,如健走、爬山或各類有氧運動。
健康的飲食原則:減少攝取油炸類、高熱量、油脂類、糖分、鹽分等食物,多吃薏仁、燕麥、大麥、糙米、蔬果等高膳食纖維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