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迷信大医院,不少孕妇即使不是高危险妊娠,也争相挤到大医院去生产,新竹国泰医院今年由于人力不足,率先实施3个月的「生育容额登录制」,引起没有预约到的民众不满,最后被迫喊卡,不过台湾妇产科医学会今正式表态,建议实施全国生育登录制度,让医护人员有合理的接生负荷量,才能保障生产品质。
妇产科医学会今12日举行「妇产科健保政策研讨会」,新竹国泰医院妇产部主任曾英智,应邀分享实施生育登录制的心得,他表示医院每月平均生产数200~220人次,对于医院的硬体容额以及医护人力均达到最紧绷,且去年年中开始,每月生产暴增至250~280人次,产妇没有病房休息,被迫像难民一样集中在会议室,医护也因过劳而陆续离职。
为了在硬体与医护不足的困境下,维持对产妇的照顾品质,新竹国泰医院四月起办理生产预约登记,让孕妇在预产期3个月之前先预约,在预约名单内医院才能提供适切服务。这项措施虽然仅实施3个月,就因有民众反弹、民代质疑不公而终止,不过曾英智医师表示,满意度近7成。
妇产科医学会秘书长、马偕医院妇产科医师黄闵照表示,由于民众迷信大医院,产科医师甚至每月接生破百例,明显过劳,有时半夜被叫起来接生,根本不记得是哪一个孕妇,因此大医院的确应设立生产合理容额,实施生育登录、并提供高危险姙娠转诊,导向孕妇优先到妇产科诊所去生产。
医界多数认为生育登录制是可行的方式,但实施的方式则建议要从区域性综合考量,而不能只是单一医院实施。新竹马偕医院妇产部主任翁顺隆就说,新竹国泰医院实施登录制的那段时间,孕妇明显集中到新竹马偕医院,单月接生数达314人次,可见孕妇只是改去另一家医院、依然没有转移到诊所。
新北市妇产科开业医张嘉训指出,孕妇集中大医院的情形,以新竹以北地区格外严重,基层妇产科诊所即使聘足人力、增添了设备,却可能面临没有孕妇来,目前的生存之道就是互相合作,像他现在只提供产检服务,接生则转介到另一家规模较大的诊所。
妇产科医学会理事长谢卿宏强调,大医院妇产科医师人力流失、青黄不接的情形非常严重,生育登录制是可兼顾医师劳动力又保障生产品质的方法,会持续与卫生署沟通,希望能全面推动这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