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生技产业自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医药卫生合作协议」、「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之后,为我国生技产业在全球与两岸生技市场布局,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与机会,但是生技业者呼吁,相关法规仍需政府予以协助,加速两岸生技医疗技术合作,以创造双赢局面。
在中华民国生物产业协会所举办的「两岸生技论坛」中,包括台湾东洋药厂李荣锦董事长、永信投资控股董事长李芳全等多人,均应邀发表专题演讲。对于两岸生技未来发展,生技业者多表示忧心,认为两岸相关法令不周延,缺乏整合机制,以及投资大环境低迷所致。
中华民国生物产业协会理事长李钟熙表示,两岸在既合作又竞争的产业互动关系下,惟有积极建立生技产业彼此分工,与相互合作的架构,才有可能在极为竞争的全世界生技产业供应链体系中,成功地发展,并占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技术之一,因为生物技术不仅已经与化学、化工、电子、材料、机械与资讯等产业技术结合,并且广泛地应用到农业、食品、医药、海洋、能源,甚至于环境保护等产业。
李钟熙强调,大陆生技产业结构与制度,较缺乏管理与全球经营能力、新药审查制度不透明、审查期长,以及缺乏对专利与智慧财产权的尊重与保护,这些都是影响大陆生技产业能否国际化的关键因素。
台湾由于在高科技产业的成功发展,与国际接触与互动频繁,因此,在国际沟通上较无障碍,同时在技术与产品品质,亦已达国际水准,这些都需要靠相关法令,来加速两岸互惠利基。
此外,台湾的生技业者应该要注意到的一些可能风险,包括两岸由于国情不同,因此思考模式差异很大、隐藏性经营成本不易估算及控制、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发挥融资功能,同时外汇政策缺失、行政体系可能干预、智慧财产权观念薄弱、政府与民间企业决策善变,以及无法预期与掌握可能的变数等,都需要大家一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