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趋凉转冷,流感疫情也蠢蠢欲动,儿福团体统计发现,约53.6%家长会一遇到小孩生病,会直接带到大医院挂号;近7成过度紧张的父母,会同时带孩子谘询不同医师,甚至有26.9%会喂食偏方或剩药,无形中造成孩子重复就医的负担和用药风险;仅1成4家长对流感有基本认知,多数父母遇到小孩生病时普遍出现「四不一没有」的医疗现象,值得留意。
为瞭解家长们平时带孩子就医的医疗习惯和态度,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日前针对家有12岁以下孩子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于今29日公布统计数据,发现家长在遇到孩子生病时,普遍存在4种常见的不良就医习惯,且对来势汹汹的流感认知有限。
「四不一没有」中的4种不良习惯,包括家长带孩子就医前没有纪录孩子病情和病症的习惯;无论大小病,坚持先跑大医院就诊,且同时谘询多位医师的过度紧张医疗;家长自己当医生,从网路、刊物和朋友中获得偏差或错误的医药知识,自行更改医嘱和用药方式;过度信任保健食品的医疗效用,将吃补当吃药。最后的「一没有」,则是家长对流感的认知一知半解,仅有13.8%爸妈瞭解如何预防流感。
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研究发展处组长表示,本次统计结果发现,近2成父母在就医前不会纪录孩子的病况;4成2不懂得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甚至有家长会用打针吓唬孩子,导致儿童对看病心生畏惧。
更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也发现25.2%家长误认为益生菌、维他命和钙片等保健食品具有疗效,可以治疗、矫正疾病。儿盟提醒,许多保健食品和药品会加入微酸微甜的水果风味,以方便孩子服用,但如果父母将此当作糖果而过度给予,恐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胁。
为确保孩子的就医品质和安全,儿福联盟提出五大诉求,呼吁家长重视儿童健康,包括健康饮食勤运动、预防流感多宣导、正确就医看儿科、遵从医嘱不着急、小心偏方不迷信。
此外,儿盟也提供以下「家长安心就医Checklist」,让家长自我检视带孩子就医前后应保有的良好习惯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