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跟「說」是人類溝通的重要工具,任何一樣出了問題,不僅有礙溝通、認知功能也會受影響,台灣聽力語言學會理事長葉文英表示,國內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更亟需聽語的專業協助,但國內人員的配置遠不及國外,每10萬人口僅1名語言治療師,聽力師人數更少,馬偕醫學院今年新增相關科系,希望替聽語領域注入新血,以紓解人才荒的問題。(影片/取材自馬偕醫學院網站)
聽力師與語言治療師是專門的醫事人員,不過國內的人才養成管道有限,過去僅中山醫學院設有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另外則有3個研究所: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的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高雄師範大學的聽力與語言治療研究所、台北教育大學的語言治療學程,平均一年培育25~30名聽力師以及60~70名語言治療師。
根據台灣聽力語言學會統計,全國聽力師及語言治療師專業人才需求,分別約1150名及2300名,但實際擁有證照人數,聽力師約300多名、語言治療師約600多名,遠遠低於需求量。
這樣的數據若與美國相比,更相差十萬八千里,葉文英指出,以人數較多的語言治療師來看,美國每10萬人口可分到33名語言治療師,台灣每10萬人口僅有1人,遑論人數更少的聽力師。如此一來個案被服務的時間頻率勢必拉長,比如應該每周評估一次、受限於人數只好改為每個月評估一次,進而影響服務品質。
今年,國內新增了聽力師以及語言治療師的養成搖籃,馬偕醫學院宣布成立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101學年度開始招生,首屆將招收45位新生。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表示,聽語學系畢業生考取專業證照後,除了到醫院工作,並可擔任助聽器選配、聽語醫療器材研發人員,也可在政府機關或民間社團機構研究人員,就業機會非常廣泛。
葉文英也表示,許多人認為聽語專業,多應用在需要早期療育的兒童身上,事實上聽語專業的未來市場在老年人口,因為老年人若聽不到,不僅造成安全的問題,也會影響認知功能,因此當台灣步入高齡社會,要追求有生活品質的高齡生活,勢必要排除聽語方面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