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長因工作忙碌,常將新生寶寶託付給保母照顧,但近年來因照顧不當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的案例頻傳,其中現年僅2歲多的「臣臣」就因7個月前在保母家中頭部受傷,腦部大量出血、腦壓過高,造成急性硬腦膜下出血、左眼失明、左半側偏癱,認知與語言能力嚴重受損,須長時間做復健,即被診斷為「嬰兒搖晃症候群」。
年齡僅有2歲2個月的臣臣,在1歲7個月大時因保母照顧失當,頭部直接撞擊地面,陷入昏迷,緊急就醫後發現血塊嚴重壓迫大腦,腦壓過高、右腦廣泛性出血,三分之一左腦受傷,被醫師判定為「嬰兒搖晃症候群」,經緊急開刀治療且住院68天後出院。
不過,出院後的臣臣因腦部傷害,左半側肢體發展受損、左眼幾乎失明,只能察覺光感,且認知和語言功能也有發展遲緩的現象,需長期做復健。
根據美國嬰兒搖晃症候群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on Baby Syndrome)統計指出,美國每年有將近5萬個孩子因照顧者的疏失,像臣臣一樣出現嚴重的嬰兒搖晃症候群症狀。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嬰兒搖晃症的死亡率高達15%至38%,另有30%會出現行動遲緩、意識受損等長期傷害,呼籲政府相關單位儘速建立相關統計機制,正視該項問題。
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邱南昌表示,嬰兒搖晃症候群好發於2歲以下的孩子,因頸部支撐力不足,無法承受劇烈搖晃對頸動脈和腦部所造成的衝擊,引發出血、缺氧、缺血、腦水腫、腦壓上升、癲癇發作等腦傷症狀,甚至可能造成視網膜出血、剝離等損傷視力的情況。
嬰兒搖晃症候群可能造成失明、癱瘓、學習障礙、動作發育遲緩、語言障礙、癲癇,甚至死亡。邱南昌醫師提醒家長提高警覺,若發現孩子身上有瘀血等疑似跌墜的傷痕,或腋窩有指痕,可能代表嬰兒曾遭受搖晃或撞擊,若72小時內出現不安、嗜睡、昏迷、不吃東西仍嘔吐、四肢無力、抽搐痙攣、囪門膨起、呼吸加快、心跳過慢、體溫下降、瞳孔對光刺激不收縮等異狀時,應儘速就醫及時治療,以降低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