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國內目前約有19萬失智症人口,且自65歲起,每隔5歲的盛行率幾乎以2倍成長速率上升,民間團體指出,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後,失智症將繼癌症之後成為世紀疾病,需耗費廣泛社會資源因應,呼籲政府及早做好長期照護的軟硬體規劃因應。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失智症流行病學研究學者Jorm所發展的曲線評估模式,經迴歸分析計算出台灣失智症盛行率,結果發現65歲至69歲盛行率1.2%、70至74歲盛行率2.2%、75至79歲盛行率4.3%、80至84歲盛行率8.4%、85至89歲盛行率16.3%、90歲以上30.9%,也就是說每5歲的失智症盛行率幾乎以2倍速度成長。
另一方面,台灣失智症協會也提醒,目前19萬的失智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三未接受正確診斷,被誤以為是隨年紀增長而正常出現的記憶力衰退、思考和行為能力退化,因而錯失早期發現和治療的機會。
對於失智症的早期診斷和評估,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呼籲,政府除了目前評估失能的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外,應再增加其他精神行為的評估量表,讓失智長者或被照顧者的行為問題,或行為有障礙者,都有各自適用的量表去做評估,才能早期治療早期介入,降低整體社會照護的成本。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和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面對社會人口結構老化所增加的失智症人數衝擊,政府相關單位應及早規劃完全的長照制度因應,不能像過往的制度一樣,只重視患者的吃飽、睡好、身體乾淨、不會跌倒等身體照護,忽略患者在活動上的參與,以及實務上照護人力薪資過低、人力嚴重短缺、硬體設備不足、家屬或照護人缺乏喘息機制等問題。
至於如何降低失智風險,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以下方法作為參考:
多運動。
無需花大錢購買醫學研究證據力尚不足的維他命和魚油,只要遵行地中海飲食法,多攝取蔬菜、水果、五穀雜糧、深海魚及橄欖油,就能降低失智風險。
多動腦、多社會參與,讓頭腦活化,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鼓勵高齡者下棋、打麻將,但切忌坐太久,至少1、2個小時必須起身走動,也避免賭錢。
遠離三高、肥胖、頭部外傷、抽菸和憂鬱等失智症之危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