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轉移,只要積極治療不等於癌末!1名69歲林小姐,100年被診斷為乳癌第2期,經過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後定期追蹤,但在102年追蹤時發現鎖骨上淋巴轉移,林小姐還是積極面對,接受化療後,目… 詳全文 >
-
「胸部會不會因手術變小?」、「術後傷口會不會很長?」新光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中心主任鄭翠芬說,有許多年輕的乳癌患者最常因上述原因猶豫不決,而延誤就醫,錯過治療良機,目前手術方式發展多元,透過機… 詳全文 >
-
國際上對乳癌治療指引建議,針對停經後、荷爾蒙受體陽性的晚期乳癌患者,應使用荷爾蒙治療藥物,較能延長存活期。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乳癌中心主任鄭翠芬表示,臺灣每年新增乳癌患者中, 詳全文 >
-
婦女產後哺乳期間,發現摸到硬塊、有乳頭發炎現象,別誤以為是漲奶正常現象,或只是乳腺炎,小心可能是乳癌警訊!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鄭翠芬醫師表示,女性懷孕、哺乳的過程中,乳房變大有硬塊,會被誤認… 詳全文 >
-
臨床發現,乳癌的死因有高達9成與復發轉移相關,且乳癌即使早期診斷治療,未來10年內仍有高達3成患者將面臨復發轉移問題。因此,如何避免乳癌復發,或於乳癌復發轉移時,提供患者更好的治療方式及抗癌… 詳全文 >
-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乳癌中心主任鄭翠芬表示,HER2陽性乳癌復發風險極高,患者務必接受正規治療,並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抗HER2標靶藥物合併化療,千萬不要嘗試另類療法,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詳全文 >
-
乳癌患者如果變成「少奶奶」,一般會影響外觀、穿著與自信,目前已經有進步的「術前治療」先縮小腫瘤,不但能保留乳房、有助及早得知藥物療效,使開刀後更精準投藥,以及降低復發,可說是乳癌患者一大福音… 詳全文 >
-
台灣女性中,每年有超過一萬名乳癌病友,其中,平均每4到5個乳癌患者,就有一位是HER2陽性乳癌。新光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鄭翠芬解釋,HER2的中文名稱是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若是屬於… 詳全文 >
-
根據衛福部100年癌症登記年報統計,台灣年新增10056名女性乳癌個案,其中有1768名發現時已是晚期;相當於每天新增28位乳癌病患,其中更有近5名為乳癌末期患者。新光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鄭翠芬… 詳全文 >
-
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分類,胸部癌症包括肺癌與乳癌。乳癌的治癒率初期極高,末期卻大約只有15%,由此可見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相當重要;至於肺癌部分,每年10萬人中約有30人因肺癌而死亡。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