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vironmental Research》刊登美國癌症協會的最新研究調查,發現含有高濃度氡(Radon)的居家環境,和女性罹患血癌的風險增加具有高度相關。 詳全文 >
-
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典錕收治一名36歲李先生,去104年初卻陸續出現腰痛、牙齦痛、鼻子出血、嘴唇發麻等症狀,哪裡痛就看哪科,被分別懷疑罹患牙周病、鼻子過敏和三叉神經痛等病,沒想到3個… 詳全文 >
-
我要講一段故事,關於一名出生於1990年7月18日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誕生得比預期的快,這不是說他是早產兒的意思,只是說他在媽媽趕到醫院前,因為太想要看看這個世界,就迫不及待地跑出來了。 詳全文 >
-
由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田蕙芬主任、臺灣大學生醫電資所莊曜宇所長組成之跨領域研究團隊,分析約3百名血癌病患之基因巨量資料,發現了可成功預測血癌治療後存活率的基因標記,相當於「基因算命」。未來可望… 詳全文 >
-
千萬別輕忽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嚴重性!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威宇表示,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00例白血病的新增病例,臨床上多會伴隨有脾臟腫大、貧血、疲累、食慾不振等症狀。不過,最近卻… 詳全文 >
-
血癌非絕症,其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只要定期監控疾病,並遵循醫囑按時服藥,罹癌後仍能如慢性病患一樣維持正常生活,與疾病共存,歡迎民眾以及病友參加講座,讓醫師來告訴大家,何謂血癌中的慢性骨髓性白… 詳全文 >
-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由於症狀為疲累、體重減輕、腹脹、發燒等,容易讓人無感,有超過一半的病人不知罹病,大多透過健檢才得自己罹患血癌。讓醫師們共同來告訴大家何謂血癌中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詳全文 >
-
40歲陳先生於在6年前被診斷罹患慢性骨髓性血癌,在定時服藥、持續追蹤下,不僅癌細胞已受到良好的控制,血液中更已偵測不到任何致癌基因。不過,日前回診時,卻意外發現其血液中致癌基因數量有逐漸攀升… 詳全文 >
-
血癌在過去被視為絕症,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度,目前可以透過化學治療和骨髓移植來控制,只要及早診斷且給予適當的治療,約8成以上病人可獲得完全緩解。其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只要定期監控疾病,並遵循醫… 詳全文 >
-
亞東醫院血液腫瘤科林世強主任表示,過往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方式便是透過異體骨髓移植手術,但除骨髓配對問題外、移植手術風險也是令患者憂心的重要因素。但在第一代標靶藥物出現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詳全文 >
-
血癌中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隨著醫療及藥物的快速進展,現已有二代標靶藥物可使用,相較於一代標靶藥物,不僅副作用明顯減少,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柯博升醫師說明,在患者回診時,醫師會透過抽血來檢測及追… 詳全文 >
-
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指出,父母吸菸,會增加下一代得肺癌的風險,更會使孩子得中耳炎、氣喘、肺炎、血癌的機率增加,也可能造成嬰兒猝死,胎兒發育不良與胎死腹中等。即使不在孩子面前抽,衣服、車子、 詳全文 >
-
台大醫院內科部周文堅醫師表示,中年以後,貧血、出血,或是倦怠,千萬別當小事,很可能是造血系統拉警報!醫師指出,面對上述症狀,即便是年輕人也應不可輕忽,門診觀察發現,不少人把貧血、疲勞視為正常… 詳全文 >
-
多數人聞血癌色變,但血癌非絕症,其中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只要遵循醫囑按時服藥,定期監控疾病,讓您在罹癌後仍能如慢性病一樣維持正常生活與疾病共存。主講者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王銘崇醫師,… 詳全文 >
-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被暱稱為「金寶妹」的小女娃,是蘇小姐的第一個寶寶,出生才一個月就被診斷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需定期接受連成人也難以忍受的化療。幸好,後來臍帶血配對成…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