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瘜肉主要分为「增生性瘜肉」与「腺瘤性瘜肉」两大类,「腺瘤性瘜肉」需要特别提高警觉,腺瘤性瘜肉极有可能演变为癌症,而高恶性度腺瘤瘜肉就被归为癌前病变。肝胆胃肠科医师梁程超提醒,不良生活习惯… 详全文 >
-
体重减轻先别太高兴,如果伴有肚子胀不适,必需就医院检查。1位69岁女性日前因肚子胀、体重逐渐减轻,在家人催促下到医院就医,经大林慈济医院肝胆肠胃内科曾勖桓医师透过大肠镜检查,赫然在大肠内发现… 详全文 >
-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肝脓疡是台湾很常见的地方性疾病,研究发现,罹患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肝脓疡的病人,小心大肠病变,尤其是可能有并发大肠癌风险!台北荣总感染科林邑璁主任研究发现… 详全文 >
-
台北医学大学研究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指出,透过粪便潜血浓度可精准预测大肠癌发生及死亡风险,潜血浓度越高者应尽快接受大肠镜检查或缩短筛检间隔,浓度较低者可考虑延长筛检间隔,北医大口腔医学院陈立升副… 详全文 >
-
大肠癌罹患率高,罹患人次已连11年位居十大癌症前两名,在确定诊断大肠癌后,大多数患者与家属挂心术后是否能够尽快恢复。针对此议题,国内许多医院都引入了国际上知名的「术后加速康复(简称ERAS)… 详全文 >
-
根据卫福部公布最新112年国人十大死因统计更显示,大肠癌持续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名。每年有1万6以上人口罹病,平均每30分钟就有1人罹患大肠癌,死亡人数更已连7年破6千人。中山医院肠胃科吴… 详全文 >
-
简单直肠息肉可以在大肠镜检查时一并切除,而复杂的肿瘤或息肉就要透过腹腔镜手术或传统手术来处理,不过就必须连带切除部分肠段并进行肠吻合,术后可能发生肠道愈合不良渗漏的风险。台北慈济医院陈庄伟医… 详全文 >
-
根据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癌症登记报告,大肠直肠癌发生人数曾连续15年占所有癌症的第一位,每年新诊断的大肠直肠癌病例数约1万5千例。国泰综合医院暨内湖国泰诊所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师陈雨农表示,右… 详全文 >
-
大便偶有出血以为是痔疮,却止不住,检查竟发现罹患大肠癌第二期!但是得知的结果的患者却纳闷忍不住询问:「为何去年的大肠镜检查都没有发现?」北投健康管理医院梁程超副院长指出,有5个因素可能会影响… 详全文 >
-
一般只要透过定期的大肠镜检查,找出腺瘤性瘜肉并切除,就可以降低75-90%大肠癌的发生。但以王先生为例,连续两年大肠镜检查都正常,但隔年再次检查却出现大肠癌,此种状况称为大肠间隔癌,意指上次… 详全文 >
-
「医师,我可以不要做大肠镜检查吗?」许多人都视大肠镜检查为畏途,担心疼痛不适,误以为只要「接受粪便筛检」就没有问题了。事实不然,在台湾每20∼30人粪便潜血检查阳性者中,就有一个是大肠癌,两… 详全文 >
-
国健署最新公布103年癌症登记报告,大肠癌第9年再度蝉联国人癌症发生率第一,目前国健署提供50岁至74岁国民「粪便潜血检查」,可筛出早期大肠癌降低死亡率,北投健康管理医院副院长梁程超医师呼吁… 详全文 >
-
艺人猪哥亮罹患大肠癌,再度引起大家对于大肠癌的高度关注。其中,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是有效预防大肠癌方法,但是,一般人做完大肠镜后麻醉醒来,只听到一两句话:「正常」、「没问题」,或「请回门诊,… 详全文 >
-
大肠有息肉,怎么办?北投健康康管理医院副院长、内科专科医师梁程超指出,大肠直肠癌是目前国内发生率第1、死亡率第3的癌症,不过大肠直肠癌有机会预防,除了饮食控制与避免肥胖外,若能透过定期筛检,… 详全文 >
-
根据国民健康署的统计,接受大肠癌筛检中的粪便潜血时,若出现阳性反应则有超过一半的人有瘜肉,其中每22个人就有1个人确诊为大肠癌。在门诊曾遇过一位65岁的陈伯伯身体一向健康,鲜少造访医疗院所,… 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