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時鐘再快轉!根據國民健康署今28日最新出爐的104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癌症時鐘快轉6秒,平均每5分鐘就新增1人;大腸癌連續10年度登上新發人數最多的癌症,但發生人數首度呈現負成長,乳癌則… 詳全文 >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指出,今年美國腫瘤醫學會、歐洲腫瘤醫學會等重大學術研討會上,均發表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那就是雙標靶治療可控制晚期肺癌,多延緩六至八個月不惡化時間, 詳全文 >
肺癌當中,有92%為非小細胞肺癌,其中4成無適合標靶藥物治療的患者,目前已有免疫新療法露出曙光。健保署已編列12.7億元免疫治療給付預算,醫界呼籲健保署儘快與各方協商,加速免疫療法健保給付, 詳全文 >
《Cell Reports》日前刊登一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最新發表,研究團隊表示藉由一種阻止癌細胞攝取葡萄糖(glucose)的方式,有機會限制癌細胞的生長,未來有機會發展為一個潛在的癌症新… 詳全文 >
日前兩性作家御姊愛也驚傳於今年初確診子宮頸癌前病變,所幸及早檢查及早發現,沒有等到發現癌症才後悔莫及。一般人會覺得自己是「乖女生」、「還年輕」,只有曾有性行為,才會有罹患子宮頸癌風險,結果錯… 詳全文 >
空污引發疾病不可再忽視,尤其是世界衛生組織提醒,長期暴露於濃度超標PM2.5環境中,容易使肺癌致死率增加15%!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一旦罹患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癌友,應及早進行基… 詳全文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療整合科醫師陳柏谷表示,依據美國癌症醫學會統計,所有癌症患者出現癌因性疲憊的機率有48%,其中有幾種癌症出現機率較高,例如:胰臟癌、乳癌、淋巴癌等,其中乳癌的患者出… 詳全文 >
乳癌治療最近幾年已有不同的思維,研究顯示,HER2陽性的乳癌患者用雙標靶加化療治療,約有四到六成的患者腫瘤可完全消失不見。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醫師表示,透過術前輔助治療… 詳全文 >
培養「不罹癌」的好體質,先學會怎麼吃!近年研究發現,慢性發炎是導致癌症的原因之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提醒,無論是健康人預防癌症或是癌友要抗癌,想要維持健康,應盡量避免油炸品… 詳全文 >
1位美國知名醫學博士首先提出「生酮抗癌」新概念,即藉由生酮飲食,提供身體一個乾淨、有效的燃料,包括從減肥到抗癌,都可以打造一個最不利於壞細胞的身體環境。在其門診中,並將「生酮飲食」視為大多數…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