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東晟主任指出,過去罹患「低位直腸癌」的患者,採腹部會陰聯合切除手術,傷口約20至25公分、癒合時間長。且須做永久性腸造口作為排泄之用,不僅有造口照護上的負擔,… 詳全文 >
吃對了嗎?肝癌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患者常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出現腹水、嘔吐和食慾不振等副作用,影響健康,缺乏足夠的體力可面對治療。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賴佳妤列舉肺癌患者常見的6大副作用,說明… 詳全文 >
你可能想不到,眼花嚴重不一定都是單純視力退化,長期鼻塞惡化也不一定都是過敏引起,以上症狀有可能診斷是「黑色素癌」惹禍。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劉俊煌教授表示,臨床上不乏腸道黑色素癌,或因眼花… 詳全文 >
醫療科技進步,癌症早就擺脫「不治絕症」的惡名,近年臨床醫學發現,真正奪走癌友生命的,往往不是癌細胞本身,而是放化療引發的食慾不振、營養不良、睡眠障礙和疲勞等副作用,因此醫界普遍認為,如何熬過… 詳全文 >
郭綜合醫院加護中心陳主光主任指出,「咳血」 在胸腔疾病的症狀中並不算少見,會造成咳血的疾病種類也有很多,如果患者發生咳血,最重要的就是請胸腔專家仔細的評估查明原因,有了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 詳全文 >
子宮腔是黑盒子的裝置,隱藏在女性肚子裡面深處,若不用檢查儀器、長瘤或懷孕,女性本身根本不知道它藏在那裡。年輕的時候,每個月的經血出現,才呃了一聲,才知道子宮原來還在腹部裡面沒有走失。 詳全文 >
根據衛生福利部10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平均一天新增42名女性癌症病友。運動是最佳的防癌良方和抗癌處方,美國癌症醫學會明確指出,每周激烈運動75分鐘可降低罹癌風險,新的一年開始,女性朋友… 詳全文 >
一隻小小畫筆也能給予有如太陽般的巨大能量!許多人罹患癌症後,久病厭世,對同時罹患食道癌和甲狀腺癌的「世明」來說,癌症確實也一度讓他萬念俱灰,中年失業且一度尋求社會救助,但是曾經是職業攝影師的… 詳全文 >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細胞的主要資源回收機制,需維持一定的平衡狀態。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成功鎖定一個名為KLHL20的蛋白,發現可以終止細胞自噬,未來將有助於瞭解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 詳全文 >
長期胃食道逆流,恐致食道癌前病變!義大醫院肝膽腸胃科 王文倫醫師指出,食道癌平均年齡活不過60歲,在10大癌症中有「短命癌」之稱,更是10年來死亡率增幅的第1名,由於國內胃食道逆流盛行率高,…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