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怎會罹患乳癌?」30多歲、未婚的陳小姐,平常生活正常、飲食清淡,且無乳癌家族史,在得知罹癌後,難以置信,不願接受自己即將成為少奶奶家族的一員。在一陣驚慌失措後,她勇敢面對生命的挑戰,在台… 詳全文 >
-
咳嗽胸悶,50多歲婦人在初次就診時就被確診肺癌,當時仍為第一期,只有一小顆腫瘤,如及時接受外科治療,復發機率小,但她無法面對罹癌,拒絕就醫。六個月後,她因喘個不停、胸痛,出現在急診室時,腫瘤… 詳全文 >
-
臨床上的肺癌患者多無特定症狀、易忽略,等到有症狀出現就診時,卻多數已是晚期肺癌。王金洲醫師指出,肺癌屬於惡性腫瘤,在所有癌症中死亡率最高、存活期短,而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非小… 詳全文 >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及內分泌外科姚忠瑾主任指出,所謂高惡性乳癌是指乳癌第一次開刀治療後二年之內就復發,或復發時有二個以上臟器的轉移,例如肺、肝、腦部轉移,或是三陰性乳癌。乳癌在病理組織學… 詳全文 >
-
乳癌是女性殺手,戰勝乳癌就要及早發現!近幾年來,乳癌一直高居台灣女性癌症好發率第一名,每年新診斷的乳癌個案超過萬名以上。根據臨床發現,延宕或是輕忽篩檢,是乳癌防治上最大的盲點。臺北榮總乳房醫… 詳全文 >
-
攻克乳癌近在咫尺!儘管女性乳癌人口屢創新高,且年齡層明顯有下降的趨勢,但是,乳癌名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劉良智認為,透過早期揪出癌蹤,以及早期治療,乳癌已經不再可怕! 詳全文 >
-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一般外科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教授表示,為了解開高惡性乳癌的致命危險因子,長庚乳癌團隊根據臨床診治資料分析發現,患者年齡是否大於70歲,以及癌細胞轉移的部位區別,都是影響… 詳全文 >
-
根據國健署統計,子宮頸癌在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排行中均在前七名,是國人不可忽視的婦科癌症。然而,近日針對子宮頸癌疫苗安全性有許多討論,對此,林口長庚婦癌科主治醫師周宏學醫師說,世界衛生… 詳全文 >
-
肝癌治療有新突破!對於不適合或不願意開刀的肝癌患者,若進行傳統放射治療,病患常有噁心、嘔吐、疲憊等副作用,而且腫瘤控制率約50%;三軍總醫院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中心主任黃文彥表示,目前使用新的治… 詳全文 >
-
揪出子宮內膜癌有新利器!雙和醫院研究團隊運用全球最大的子宮內膜癌基因資料庫,利用找出的3個基因的甲基化組合,可以自子宮頸抹片的細胞中,檢測出子宮深處是否罹患內膜癌,準確度逾9成。雙和醫院副院…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