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教授表示,肝病號稱台灣國病,坊間普遍認為B肝患者罹患肝癌風險較高,但事實上,台灣B肝引發肝癌致死率已開始逐年下降,反觀C肝引發肝癌致死率卻連年攀升… 詳全文 >
-
由美國國家人類基因體研究中心發展出新的血液測試,可以用一個步驟偵測五種不同部位的癌症,包括:大腸、肺臟、乳房、胃,以及子宮內膜,完成後將可以拯救數百萬的生命。偵測原理是這從五個部位都有一個獨… 詳全文 >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袁瑞昱主任表示,帕金森氏症為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容易與老年失智、腦中風混淆。目前可藉由磁振造影新利器,依據「燕子尾巴」的影像特徵,檢測病患是否罹患帕金… 詳全文 >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翁瑄甫指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可導致人體無法製造,或正常使用胰島素,尤其這幾年增加很多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且年齡層逐漸下降,因此建立正確用藥觀念很重… 詳全文 >
-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2009年發表於《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讓77位大學生第一週使用不鏽鋼瓶喝冷飲,第二週則換成PC塑膠瓶(聚碳酸酯材質,PC);結果發現,改… 詳全文 >
-
空近年來全台飽受細懸浮微粒PM2.5的危害,尤其對人體健康的殺傷力,已經超乎想像。根據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最新研究顯示,2014年台灣有超過6,000名的死亡人口是由於PM2.5暴露所造成,尤其… 詳全文 >
-
未來培育出來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不能只是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必需具備領域對話整合的能力,以及將基礎科學知識轉化為研究或臨床應用的能力。基於此理念,陽明大學特別和中央研究院合作,啟動… 詳全文 >
-
57歲王先生因患有下咽癌,經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耳鼻喉科陳聰明醫師建議,主動由消化內科簡錫淵醫師進行篩檢,發現罹患「早期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簡醫師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 詳全文 >
-
好發於小女孩的「雷特氏症」,治療方法可望有新解!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在老鼠實驗中發現,提高大腦中MeCP2蛋白的「類小泛素化」現象,能夠拯救其社交、記憶和腦神經細胞的缺陷,有助打破雷特氏症無藥… 詳全文 >
-
新北市恩主公醫院創傷科主任兼骨科主治吳長晋醫師指出,關節發炎是惱人的疾病,臨床上,可分為許多種,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細菌性關節炎等,每一種關節炎的表現、症狀及好發部位都…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