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便異常、下腹疼痛,恐是直腸癌警訊!定期篩檢早治療,大幅增加存活率
經常有血便異常,並且下腹疼痛,不要誤以為都是痔瘡發作,小心是直腸癌警訊。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營東醫師表示,尤其當直腸癌出現遠端轉移,即屬於第四期。隨著醫學進步,直腸癌出現小區域肝臟轉移,仍然可以採取微創手術清除,加上燒灼治療… 詳全文 >
經常有血便異常,並且下腹疼痛,不要誤以為都是痔瘡發作,小心是直腸癌警訊。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營東醫師表示,尤其當直腸癌出現遠端轉移,即屬於第四期。隨著醫學進步,直腸癌出現小區域肝臟轉移,仍然可以採取微創手術清除,加上燒灼治療… 詳全文 >
57歲陳先生罹患下咽癌第二期,歷經手術、多次輔助化療和放射治療,近期因為吞嚥困難,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就診。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正子中心黃玉兒主任說,透過氟-18去氧葡萄糖正子掃描 (FD… 詳全文 >
鼻竇癌在頭頸癌中比例不到5%,在頭頸癌中較為少見,也因早期症狀類似感冒,常被忽略。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林傳益醫師表示,若出現不明原因流鼻血、嗅覺下降、鼻腔飄異味、分泌物多,且久久未癒,便建議… 詳全文 >
知名魔術師劉謙證實自己罹患肺腺癌,今年2月中已動完手術,目前定期回診追蹤,他也為此戒掉了多年菸癮。趙函穎營養師提醒,預防肺腺癌透過正確飲食,能保護肺部,避免風險。研究顯示,富含抗氧化劑、纖維… 詳全文 >
蛋白質是人體三大必需營養素,由於網路盛傳大量吃蛋白質,有助「增肌減脂」,因此,不少人開始一窩蜂追求「高蛋白飲食」。不過,洪若樸營養師提醒,蛋白質攝取過量恐遭反效果,尤其是對腎臟癌患者來說,蛋… 詳全文 >
癌後運動即良藥!但是,癌友在治療後運動常面臨「三不知」的情况,癌症希望基金會已率先推行「癌後運動處方,有動 ”5” 保庇」主張,強化癌友「肌力、肌耐力、敏捷、平衡、心肺功能」5大核心能力,以… 詳全文 >
衛生福利部今年6月公布最新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榜首;隨著機械手臂輔助微創手術的進步與運用範圍擴大,去年健保署開放17項納入達文西手術健保給付,健保署也說今年可望再通過4… 詳全文 >
一般腸胃道癌症最常見的是大腸癌,其次是胃癌及食道癌,罕見小腸癌僅佔1%。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部主任馮啟彥表示,目前小腸癌發生原因不明,但可能造成的危險因子有許多,例如:罹患其他腸道疾病(克隆氏症… 詳全文 >
罹患腎臟腫瘤,一般無明顯症狀,常在例行健康檢查或因其他病症而意外發現腎腫瘤。雖然血尿、腰腹部疼痛與腫塊是腎臟腫瘤患典型表現,一旦病患有此症狀,往往已進展到晚期。中山附醫肝膽消化外科李祥麟主任… 詳全文 >
肝癌治療技術發展純熟,羅東博愛醫院近年成功救治個案數多,肝癌0-A期3年存活率高於醫學中心平均。胃腸肝膽科江明峯主任月前以獨特的針導引技術,克服腫瘤生成位置限制,消融深層肝腫瘤,今年5月更受… 詳全文 >
乳房有腫痛或硬塊,不一定代表罹患乳癌。大部份的乳房腫塊是良性的纖維腺瘤、纖維囊腫或囊腫等,只有十分之一的乳房腫塊有惡性的可能,但即使是良性的腫瘤,腫瘤過大或是產生臨床症狀還是需要追蹤治療。國…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