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性心跳停止是全球常見的重大急症,每年奪走數百萬人的性命。即便成功急救,病人仍可能面對「心跳停止後症候群」,包括腦部傷害、心臟功能異常與多重器官衰竭。台大復甦科學中心透過高品質的復甦後照護… 詳全文 >
-
心律不整患者的治療除了傳統的射頻導管電燒(RFCA)和冷凍低溫消融(CBA)術,目前國際間有最新的PFA脈衝場消融術,如今在國內也已經用來治療心律不整患者。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陳威佐醫師表示… 詳全文 >
-
沒有症狀就自行停藥,這是氣喘病人常見的錯誤做法。國泰綜合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吳錦桐指出,其實氣喘是慢性病,無症狀不代表沒有過敏性發炎,仍需長期使用含類固醇吸入劑控制,才能降低氣管過敏性發炎… 詳全文 >
-
造口即人工肛門,常見的是直腸有惡性腫瘤,或因腸部受傷或腸憩室病而致腸穿孔,引致腹膜炎,便需要臨時腸造口,讓排泄物能夠不經由肛門口排出,避免傷口的拉扯與感染。而造口的護理也非常重要,能幫助患者… 詳全文 >
-
患有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者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較一般人高,且可能會同時發生血管多處病變、鈣化嚴重或是瀰漫性病灶、「慢性」冠狀動脈完全阻塞等情況。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陸廷偉醫師(現支援衛福部南投… 詳全文 >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高度相關,已成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面對肥胖引發的慢性病浪潮,三軍總醫院減重代謝暨體重管理中心在徐國峯主任帶領下,整合內… 詳全文 >
-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難以防治,已連續多年蟬連台灣十大死因前三名,威脅全民健康。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楊增慧副院長表示,依據臨床統計,大腸癌糞便篩檢為陽性者,20人中就有1人出現癌前病變或大腸… 詳全文 >
-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居高不下,大腸腺瘤早期發現與切除正是預防大腸直腸癌的關鍵,目前醫療進步,透過AI助攻大腸鏡檢查,能即時揪出小息肉,預防病變。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德福表示,根… 詳全文 >
-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簡稱AML) 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人病患,由於症狀不典型,且病情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引起嚴… 詳全文 >
-
良性攝護腺肥大(BPH)傳統上被認為是老年男性的疾病,然而,越來越多研究指出,40–50歲男性也可能出現臨床顯著的BPH症狀,且部分患者因症狀嚴重或中葉肥大而需考慮手術治療。泌尿科呂謹亨醫師…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