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是婦女癌症首要殺手,根據衛福部公佈的11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報告,乳癌與食道癌是唯二死亡率上升的癌別,其中又以乳癌死亡率的年增率4.6%較高。令人費解的是「為何過去二十年乳癌新藥蓬勃發展… 詳全文 >
-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的神經性退化性疾病,約占五成以上,而帶有Apoε4基因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出3至5倍。根據美兆健檢診所提出一份500人的APOE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其中有18.6%… 詳全文 >
-
臺北市每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約1萬3,300人,同時每年約有5,300人因為癌症死亡,換算臺北市一天近37人被宣告罹癌,同時有15人因為癌症死亡,癌症風險嚴重威脅臺北市民的健康品質。臺北市政府衛… 詳全文 >
-
父親節到來,不妨來關心男人的大敵─攝護腺癌的潛在威脅!定期篩檢有助及早揪出護腺癌的癌蹤,若確診攝護腺癌,早期治療存活率高,且新一代荷爾蒙口服藥物已於今年8月1日起延長健保給付至三年,可以大大… 詳全文 >
-
台灣每年有超過10,000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早期發現癌症或癌前病變為篩檢的目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除可以降低並發症及死亡率,也可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以下談與女性相關的… 詳全文 >
-
大腸癌已連續十多年占據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根據國健署108年癌症發生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為17,302人,平均每天有47人罹患大腸癌。換算下來,平均每13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北投健康… 詳全文 >
-
感染Omicron變異株輕症確診患者大幅增加,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於5月8日起,輕症居家照護對象距發病日或採檢日達7天,無須採檢就可以解隔。今日疫情記者會有媒體詢問,針對確診者隔離7天之後不用… 詳全文 >
-
指揮中心推廣大家下載社交距離APP,以便加速疫調,今15日在疫情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網路有民眾說到場所掃實聯制的時候,要掃自己的,不要幫別人+1,這樣被匡列的時候,就只有收到簡訊的那一人去篩… 詳全文 >
-
台大醫院黃立民醫師曾表示,本土病例單日破千是很有可能,但破萬是不太容易,因為破萬就代表要有很大的篩檢能量。媒體今在防疫記者會上提問,黃立民醫師指出破萬不容易,因為篩檢量能有困難,破萬也偵測不… 詳全文 >
-
Omicron變異株已經進入社區,並且傳播速度比之前Delta還要快3倍,防堵Omicron,美國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建議,應該擴大匡列、增加篩檢速度才是重點!並且呼籲,以現行的匡列速度、匡列… 詳全文 >
-
美國現在要加強防堵omicron變種病毒,搭機之前要交一日內的篩檢陰性報告,台灣有可能跟進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們現在入境還是要持三日內的陰性報告,至於我們跟美國不一樣是,… 詳全文 >
-
近日本土病例,都屬於舊案,但是有專家認為舊案即使是Ct值高、傳染力低,仍然要維持比照一般確診者疫調和匡列,甚至也要有監測性的篩檢,指揮中心怎麼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羅一鈞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表… 詳全文 >
-
三峽恩主公醫院檢驗科今27日正式成立分生醫學實驗室,在COVID-19疫情中可提高檢驗SARS-CoV-2篩檢量能及實驗室人員安全,且具備正確、專業及時效性,使臨床醫師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診斷… 詳全文 >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衡酌醫療機構住院病人及民眾探病需求,自今(2021)年8月24日起,調整門禁管制及陪(探)病人員篩檢措施,請醫院配合於8月28日前(含)開始執行,為避免… 詳全文 >
-
因為心疼許多醫護人員每周都要戳鼻孔篩檢,還戳到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5日發文給各醫療院所,放寬院內採檢標準,無論是醫護人員、住院患者、陪病者,只要完成兩劑新冠疫苗接種且滿14天,無需定…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