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懷孕越接近生產期時(32-37週),下方子宮頸的空間會比較小,此時胎兒應隨著子宮的形狀調整位置,呈現頭朝下,臀部及雙腳會向上的狀態。接近分娩時,多數胎兒頭會靠近恥骨或肚皮附近。 詳全文 >
-
懷孕到生產的過程,胎盤在寶寶還沒出生以前,是不會脫離子宮壁的;假使胎兒還沒出生,胎盤就提早從子宮剝落,即稱為胎盤早剝。胎盤早剝,屬於發病急切,進展快速的一種緊急妊娠風險病症,如果沒有適當應變… 詳全文 >
-
初為人母的那分喜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只是人生又給了我另一個考驗,在接下來的每一次產檢,醫生都看到多一個胚胎! 詳全文 >
-
黑人與范范於15日喜迎雙胞胎兄弟「大小熊貓」,正式升格為新手爸媽!其實范范預產期本在2月中下旬,因羊水破裂出現早期破水症狀早產,因此以剖腹產提前迎接2個小寶貝。婦產科醫師表示,多胞胎與高齡產… 詳全文 >
-
過去做人工生殖為了「求有」,往往一次植入多顆胚胎,導致人工生殖的孕婦容易懷多胞胎,對母嬰來說都增加風險,台灣生殖醫學會制訂指引規範,首度依照年齡提出植入胚胎數的建議,尤其37歲以下婦女,不須… 詳全文 >
-
建立一致作息‧有效率的不二法門 照顧雙胞胎代表著兩倍的心力和時間支出,因此儘速讓孩子建立一樣的生理時鐘非常重要,照顧者也才有時間休息。elena在zoyo 兩個月大時,就成功訓練她們不必夜… 詳全文 >
-
成為全職媽咪‧心態轉變 雙胞胎或多胞胎大多有早產的情形,當然婦產科醫師都會仔細叮嚀孕媽咪,懷孕中期後就要儘量靜養安胎,只要寶寶在肚子裡多待一天,甚至一個小時都好。左右姊妹在懷胎8個月時提早… 詳全文 >
-
最近火紅的四千金寶寶,讓許多人對雙(多)胞胎有了關注的眼神,現今利用人工受孕的媽咪增加,也使得雙(多)胞胎變多了!本篇專訪雙(多)胞胎媽咪,用過來人的角度分享帶養孩子的經驗。Selena媽咪… 詳全文 >
-
據北市政府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10月共2萬3790名新生兒中,雙胞胎969人、三胞胎16人,占所有新生兒的4.14%,比率高於全國3.39%。北市政府民政局推估,可能與晚婚族增多,以及因面… 詳全文 >
-
台北市雙胞胎協會指出,政府雖提出多項獎勵生育措施,但對雙多胞胎家庭卻未達同等照顧。認為現行法規應盡速加強對雙多胞胎家庭在經濟、醫療、教育等全方面的補助。 詳全文 >
-
5月1日墨西哥衛生官員出面澄清,指「9胞胎事件」完全是一場大烏龍,該名婦女非但沒有懷孕,連輸卵管(fallopian tubes)都早已被切除,目前警方正積極調查她放出這則假消息的真正原因。 詳全文 >
-
一名墨西哥婦女接受當地媒體《Televisa》採訪的時候興奮地表示,自己一口氣懷了「9胞胎」(nonaplets),一旦順產沒有嬰兒中途夭折的話,將會再度刷新多胞胎的《金氏世界紀錄》,成為龍… 詳全文 >
-
隨著通訊科技越來越普及,很多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奇人異事也就一一地攤在陽光下,以下是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整理出全世界的「媽媽之最」,讓大家一揭這些「偉大母親」的神秘面紗。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