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是治療疼痛、失眠及憂鬱的新利器!經顱微電流刺激(CES)療法是一種以微電流治療疼痛的新方法,通過極小量的「微安培」安全電流,透過耳夾傳送至腦部,調節大腦神經活動。亞東醫院… 詳全文 >
-
防治胃病、遠離胃癌威脅,就從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做起!1名72歲胡女士,上腹部悶脹及頻繁打嗝已持續數週之久,合併食慾變差,後來經胃鏡檢查發現患有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胃黏膜切片結果為幽門螺旋桿菌陽… 詳全文 >
-
纖維腺瘤是乳房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15-35歲的年輕女性,過去切除此良性腫瘤的傳統手術,會有2-4公分的傷口,因此外觀會有疤痕或局部凹陷的情況。大千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陳以涵表示,根據研究… 詳全文 >
-
依據衛福部公布111年十大死因統計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等因素。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過多積聚… 詳全文 >
-
大多數成年人在50 歲時,體內就已經感染導致帶狀疱疹的病毒,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重新激發活化。這是因為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 重新激發活化引起的,帶狀皰疹病毒隨著人們年齡的增… 詳全文 >
-
有時對於膽道與胰臟較細部的構造,或是提供介入性的診斷與治療,需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及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亞東醫院肝臟胃腸科林建助主任表示,有5種情况可以評估進行「導管式膽胰… 詳全文 >
-
在台灣,腹股溝疝氣發生率約為6%,每年約有4萬名病患接受疝氣手術,推估有疝氣病患竟高達百萬人。疝氣俗稱「墜腸」、「脫腸」,疝氣又分為先天與後天,最常見的是腹股溝疝氣。有關疝氣的成因、症狀,以… 詳全文 >
-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約有9成的民眾患有牙周病,牙周病已經是台灣「國民病」。牙周病患者因為牙齦已經紅腫發炎,有疼痛、敏感、刷牙流血等症狀,因為牙齦已經發炎,而牙齦發炎會逐漸脫離骨頭,… 詳全文 >
-
膽道癌的發生率、存活率與胰臟癌相去不遠,加上不易診斷,很難早期發現,致命率高,因而被冠上「隱藏版癌王」的稱號。膽道癌在亞洲發生率較西方國家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白禮源主任提醒,1… 詳全文 >
-
罹患代謝症候群,如果不及早檢查治療,恐會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謝明蓁醫師表示,想要…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