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2/21 上午 10:41:36

類風濕關節炎中醫嘛也通!針灸、徒手治療能改善關節疼痛腫脹

(關鍵字: 針灸 , 自體免疫疾病 , 中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關節疼痛腫脹 , 盧禾潾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生率約總人口1%,在台灣約有10萬名患者。它是一種慢性漸進式破壞關節的自體免疫疾病,常侵犯手部小關節,病人深受關節疼痛、變形及影響日常生活所苦。臨床上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抑制發炎及減緩關節的破壞。西醫主要使用抗類風濕性西藥、生物製劑及消炎藥物治療,由於副作用及費用較高,臨床上有許多病人轉求助於中醫的幫助。

盧禾潾醫師執行徒手治療及中醫正骨手法。(圖片提供/臺北榮總醫院)
盧禾潾醫師執行徒手治療及中醫正骨手法。(圖片提供/臺北榮總醫院)

類風濕關節炎中醫Can help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龔彥穎主任與盧禾潾醫師團隊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除規律服用抗風濕性西藥、生物製劑及消炎藥物外,搭配針灸、徒手治療及外用中藥洗劑等中醫整合治療,對於發炎指數、關節疼痛腫脹及生活品質明顯改善,治療效果更佳,獲2021年《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雜誌刊登。

徒手治療、中醫正骨手法助關節復位

中醫治療關節炎也會使用傳統傷科整復徒手治療,盧禾潾醫師具中醫師及物理治療師背景,臨床上常使用徒手治療治療病患,經由關節鬆動術及正骨手法,幫助紊亂關節恢復對位,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變形、疼痛具有舒緩效果。

北榮傷科洗劑由12種天然中藥製成。(圖片提供/臺北榮總醫院)
北榮傷科洗劑由12種天然中藥製成。(圖片提供/臺北榮總醫院)

傷科洗劑具活血通絡、消炎止痛等功效

除針灸、傷科整復外,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中醫傷科團隊也研發傷科洗劑,由防風、荊芥、川芎、甘草、當歸、桂枝、黃柏、透骨草、蒼朮、丹皮、細辛和絡石藤製成,具有疏散風濕、活血通絡、消炎止痛等功效,特別適合關節炎患者使用。

65歲徐小姐是早餐店老闆,長期受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苦,手腳關節經核磁共振及X光檢查發現有骨性侵犯,發炎指數過高,規律服用抗風濕藥物控制,由於副作用因素,尋求中醫協助,經中西醫共治,目前疾病穩定,關節腫痛現象明顯改善。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